【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涵盖了银行、保险和证券等各金融机构,还有货币、债券和股票等多市场运行、改革等情况。
虽然《报告》基本以2023年数据为统计基础,但其中不少行业趋势、政策措施依旧在持续,对当前金融业改革发展或投资者投资决策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银行债券投资、保险公司利差损和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受到市场持续关注。
持续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
92%的有风险银行退出预警名单
从银行业改革情况来看,据《报告》,2023年,金融管理部门加快推进少数高风险中小银行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并落地实施改革化险方案;“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截至报告期末,浙江、辽宁、山西、河南、广西、海南、四川、江西等省(区)改革方案已获批,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辽宁农商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海南农商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已挂牌成立。
《报告》介绍,从2020年末至报告期末,央行共开展12次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累计识别预警银行481家次,剔除同一家银行多次触发预警的情况后,共识别预警银行253家。
对于已经识别出的预警银行,央行督促银行及时整改。截至2023年末,已有234家银行退出预警名单,占比为92%,超过八成的预警银行在识别后的两个季度内能够退出预警名单。
从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看,2023年末,3936家参评银行中,评级结果1—7级(安全范围内)的银行有3579家,资产占全部参评银行总资产的98.22%。评级结果处于“红区”(即处于风险较高状态)银行357家,资产规模7.05万亿元,占比1.78%。由此可见,我国银行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
分机构类型看,大型银行评级结果较好,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风险。其中,有11%的城商行为“红区”银行;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红区”银行数量占“红区”银行比重较高,但资产规模占参评银行的比例不足1%。分区域看,湖北、浙江、西藏、上海、山东、青海、江西、江苏、福建9个省区市辖内无“红区”银行,另有14个省区市辖内“红区”银行维持在个位数水平。
据《报告》,对于“红区”机构,央行采取“一对一”通报、约谈高管、下发风险提示函和评级意见书等多种早期纠正措施,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自我修复化解风险,增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前已有19个试点省份开展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工作。对试点地区新增的“红区”银行,央行及时部署启动相关工作,密切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动限期化险,防止风险淤积。
债券投资占比较高的银行要重视风险管理
推进5家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能力达标
《报告》在专题中分析了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启示。其中提到,银行资产端重点关注非信贷资产占比较高问题。硅谷银行因债券投资出现亏损引发挤兑的案例表明,债券投资占比较高的银行要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平衡好资金规模、配置方向和期限结构,对冲利率波动引发的价值重估风险。
《报告》强调,监管部门应强化市场风险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监管,防范银行在不同账簿间摆布资产、寻求监管套利;密切关注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业务,尤其是配置比例明显异于同业的机构,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银行负债端关注储蓄存款占比较低有关问题。《报告》指出,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稳定性较高的储蓄存款占比较低,未受保存款占比很高,在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存款极易在短时间内大幅流失。
《报告》还以专题形式探讨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附加监管问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规模大、业务复杂性高、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金融服务,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高效运行有着重要影响。监管机构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更高。
据《报告》,我国现有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应于2025年初满足TLAC(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第一阶段要求,交通银行应于2027年初满足第一阶段要求。目前各行TLAC达标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指出,下一步,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在现有银行债务工具和制度安排基础上探索创新,以最小成本稳步推进5家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如期达标。同时,以补充TLAC为契机,指导银行练好内功,提升资本实力、损失吸收能力、经营水平和风控能力,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人身险公司面临利差损风险
2024年底前后改革公募基金销售
《报告》显示,2023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2.24%,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低于近10年平均收益率5.06%。
《报告》指出,利差是我国人身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近年来利率中枢下移,我国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明显下降,但负债成本较为刚性,加之资产久期普遍短于负债久期,人身险公司面临资产收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的压力。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单合同平均预定利率时,会产生利差损。
《报告》给出了我国应对利差损风险的思路,包括灵活调整各类型保险产品定价利率,下调分红险和万能险演示利率上限,提高保单利益浮动的产品占比等,缓解险企负债成本压力;增加长期限债券供给,改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完善人身险公司长期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偿二代二期逆周期监管等。
有投顾人士认为,最近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后,当前险企的负债成本依旧过高,利差损风险依旧存在,在低利率环境下,险企增配股票等权益资产,或是增厚收益的重要途径。
此外,《报告》提到,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按照“管理人—证券公司—销售机构”路径,分三个阶段稳步降低公募行业综合费率。《报告》明确,第三阶段,拟于2024年底前后推出公募基金销售环节相关改革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香港恒指期货配资,针对第一阶段管理人已调降管理费率,针对第二阶段证券公司的交易佣金费率已下调,针对第三阶段银行、券商、电商平台等代销机构的销售服务费,改革或已在路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市配资网_股票配资门户网_股票配资资讯网观点